◎简 介 2008年,是新一代人膜拜新一代英雄的时间转折点,忘掉社会使命,忘掉所谓的道德与责任,只需记住一个名字:韦斯利·吉布森 韦斯利刚刚步入25岁的黄金年龄,然而对于一个生来就喜欢逃避现实的人来说,他的生命却已经到了混吃等死的最后阶段。不过在性格与偶然性铸就的人生当中,很多现状,都是他自己一点一滴亲手促成的……简而言之,韦斯利非常讨厌自己正在面对的境地,因为这样的生活让他充满了失败感:在单位,韦斯利的大块头老板几乎每小时都会辱骂他一番,已经把折磨他当成了人生的一大乐事;回到家中,韦斯利那堪比性感尤物的女友,却又把他当成虚无的空气一样视而不见。每一个人都相信,像韦斯利这种闲散的懒鬼,最终的结局只会是一事无成,最最糟糕的是,就连韦斯利本人也这么认为,在他看来,生命的意义就是消磨时间,等待死亡 ——直到他遇到了一个名叫福克丝的女人,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 韦斯利一直以为自己的亲生父亲早在他出生那会儿就已经去世了,然而事态全然不若他想得那般简单,福克丝为他带来了真相:他的父亲于昨天被人谋杀,而她奉命带韦斯利回去,完成他父亲未竟的事业……福克丝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致命吸引力,让韦斯利毫不犹豫地跟随她加入了“互助会”,一个存在了几个世纪的秘密社团组织,并在那里接受训练,释放隐藏起来的能量,为父亲的死复仇——原来,杀戮的本性在他的血脉当中早已经如此根深蒂固了。就在福克丝教会韦斯利如何开发像闪电般快速的反应能力和成果显著的敏捷性时,他也发现这个组织一直秉承着一个古老且牢不可破的信念:贯彻执行由命运赋予的死亡命令,杀一人,救千人。 在一群技艺高超、才华横溢的导师的指点下——包括“互助会”中像谜一般高深莫测的领袖斯隆,韦斯利开始深深着迷于自身被开发出来的强大潜能,但渐渐的,他也意识到这些危险的“同伴”背后隐藏着的是肉眼看不到的秘密,尤其是执行刺杀任务的时候,当初的高贵与纯粹也荡然无存。纠结在被新进开发的英雄主义和复仇的愤怒当中,韦斯利将会学会一件任何人都没办法教会他的事实: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幕后制作 漫画改编电影 酷毙了、独一无二、经验丰富、冷嘲热讽、充满创造精神、电影天才——这些词汇都可以用来形容近几年在美国主流电影业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的俄国导演提莫·贝克曼贝托夫,正是因为他那已经突显出来的超越常人的惊人想象力,才让这位来自于哈萨克的古里耶夫人最终可以在美国拍摄他的第一部英语作品——《通缉犯》。与他共同合作的,既有精明多谋的制片人,也有星光灼灼的大卡司,但最重要的,还是这一切都是在好莱坞占据着重要地位的环球公司的庇护下完成的。 在介绍《通缉犯》的灵感来源之前,简单了解一些背景细节也是必须的:2004年,由提莫·贝克曼贝托夫执导的《守夜人》公映之后,在电影工业中掀起了一波接着一波的涟漪,不仅仅是俄国本土,还殃及到了好莱坞这块电影圣地。《守夜人》的预算只花了很少的180万美元,可光是在俄国的票房,就超过1600万美元了——这个数字已经超越了一直位居俄国电影票房榜首的《魔戒首部曲:魔戒现身》。而《守夜人》的续集之作《守日人》,则是于2006年初在俄国上映的,影片再一次以极低的预算420 万美元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对象,本土票房也是一路飘红,收获近4000万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方面,马克·普莱特电影制作公司的几位制片人则正在接洽漫画作家马克·米勒和J·G·琼斯,就他们共同创作的系列漫画《通缉犯》展开了商酌,并在第一时间发现了漫画中所讲述的那个黑暗且有创造力的传奇故事,拥有着巨大的电影潜能。不过,漫画被改编成电影之后,为了迎合媒介的转变,其主题方面就会需要一个不规则的改变,这源于原著还关注了一伙拥有超能力的反派人物,他们共同将世界分裂成了几个小派系,争斗从没有间断过……确定了目标之后,制片人开始寻找拥有足够的创新能力的电影人来为影片做导演,他们一致认为,《通缉犯》被改编成电影后,需要的是一个具有能够打破常规限制的勇气和天分的掌舵人。这个人选,在制片人看过《守夜人》之后,随即浮出了水面,他们想当然地认为,那样少得可怜的预算,提莫·贝克曼贝托夫都可以创造出充满了华丽视觉享受的动作电影,当他手中有了更多可以调动的预算资金时,肯定也能够更加地游刃有余释放他作为一名电影人充满活力的观点和对黑暗元素的独特感知,而且将会交于他手中的,不仅仅是一部拥有着巨大的素材资源做后盾的改编作品,其背后还有一家规模很大的电影公司做支撑呢。 制片人马克·普莱特对此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观看提莫·贝克曼贝托夫的影片,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他所采用的视觉语言是如此地奇异、显著,让人瞠目结舌的同时又激动万分。贝克曼贝托夫在他的作品中灌输的是一种你没办法忽视的电影声音,我希望他的这种难能可贵的能力可以让原著漫画系列在大银幕上迸射出全新的光彩和能量,我们都期待着他可以带给我们一个刺激、有实际意义、很容易得到观众的理解的优秀作品。” 风格化的黑色幽默 一直以来,吉姆·莱姆利都是提莫·贝克曼贝托夫的忠实拥护者,而今他终于有机会以制片人的身份加盟到他的作品《通缉犯》中,莱姆利说:“从第一版剧本的完成到影片的开拍,这中间差不多花了我们两年的时间。在我们看来,改编作品都需要一个方向正确的出发点,那就是如何从原著中完美地提炼出符合大银幕的故事观点,然后再通过胶片独有的光电效应,将画面提升至一个舒适的水平线之上——因为即使原著漫画已经描述出了怪诞和奇异的风格,但谁也没办法保证同样的东西在电影中能够产生一样的效果。” 不对,对于提莫·贝克曼贝托夫已经在之前的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独一无二的视觉特技,吉姆·莱姆利还是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信任之情的,他接着说:“你可以把包括贝克曼贝托夫在内的三个人放在同一个房间里,给他们同样的摄像机去拍摄同一个画面……只有贝克曼贝托夫,能够带给你一种与众不同的惊叹与震撼。” 对于自己在视觉、画面以及想象力上的看法,提莫·贝克曼贝托夫的评论是:“那种感觉就好像有100个不同的想法全部塞在我的脑袋里,每一个都在互相搏斗、推搡,想从中挣脱出来……我想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混乱的‘脑思维’,才成就了一个全新的电影风格,里面包含了一些人们以前从未见过的东西,我希望能够引导着观众真正走入到故事中去,与里面的角色一起欢笑、一起悲伤,而不是作为一名看官单纯地坐在那里观望。” 确实,提莫·贝克曼贝托夫就是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通过创造一种充满奇幻的现实主义,让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具备了鲜明的特色——至少他认为每一部华丽、以幻想为主的动作电影,都应该是从现实主义的基础出发的。作为一名导演,贝克曼贝托夫特别注意细化了自己手中能够掌握的所有故事元素,因为他必须确保自己牢靠的信念能够融入到影片的每一个场景之中,贝克曼贝托夫表示:“虽然《通缉犯》是我的第一部英语作品,但它和我之前执导的影片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要想着如何和观众建立交流即可。我要尝试着挖掘他们的喜好,然后制作一部对于他们来说真正的好作品,让他们知道我其实对讲故事非常在行。” 提莫·贝克曼贝托夫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以及扭曲的风格,随着他进驻美国电影工业,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变和提升,制片人马克·普莱特补充道:“贝克曼贝托夫为《通缉犯》带了一种强有力的讽刺效果,就像他之前所有的作品一样,不是通过那种愚蠢且覆盖面很广的方式,而是借用了黑色幽默进行铺垫和延伸,不间断地打磨出了隐藏在言谈举止中的真诚。他带给影片的,是讽刺味道十足的冷幽默,无论是从叙事角度还是视觉风格,都赋予了《通缉犯》一种与众不同的氛围。” 好在黑色幽默本来就是原著漫画所遵循的素材来源之一,在过去的10年里,这套由马克·米勒和J·G·琼斯共同创作的系列漫画已经成为独立领域中最为畅销的作品之一,就连所有参与到影片制作的电影人,对漫画的原作者也都怀有着难以压抑的崇敬之情。花絮·俄国导演提莫·贝克曼贝托夫的第一部美国电影。·最初的时候,原著漫画是由出版商Top Cow Productions发行的,作者也只有马克·米勒一人而已。